据悉,2022年9月5日,轨道交通隧道注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武强出席会议并致词。会议由武强院士和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贺长俊共同主持,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贺少辉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常务所长陶连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土地质专家王贵和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副总经理佟建兴、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岩土工程专家马永琪、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水文地质专家尹尚先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下水害研究专家董东林教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及北京市科委、重大办代表等13位专家领导参加。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做了新技术新工艺成果汇报。
研讨会会议现场
据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学栋介绍,北京恒祥宏业凭借多年实践与研发并行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立了深入、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通过深度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应对轨道交通隧道渗漏水问题的新思路、新工艺——“真空导向注浆技术”。
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学栋
该技术以一种耐久可控(凝固时间可控制在3-90s)的新型材料和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过硬、协作有序默契的施工团队为基础,打破业内长期存在的“治水瞄准结构漏点”局限思维,从水害与岩土体之间的关系着手,隔绝水体与结构体的连接通道,实现源头治水。
听取汇报后,武强院士强调指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地下工程的技术水平对此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北京恒祥宏业提出的渗漏水问题解决新思路、新工艺,不仅为轨道交通渗漏水问题提供了新方向,也将为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可能。新中国地铁先驱贺长俊专家充分肯定了北京恒祥宏业的研发精神和取得的技术成果,认为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突破了有机材料不易控、耐久性差的局限,是实现持久精准堵漏的关键,有望打破治水过度依赖有机材料的现状,迫切希望能够成为技术实践现场的亲历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武强(左图),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贺长俊(右图)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代表围绕“地下空间水害难点、技术创新思路、未来应用”等方面纷纷发表见解,分享交流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土地质专家王贵和教授表示,北京恒祥宏业的技术实践经验与高校的科研优势具有天然互补性,双方多年来密切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北京恒祥宏业的技术创新注重实践、观测、反思总结、再实践的技术迭代思路,通过研究地下空间水害与岩土体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这套耐久、安全、可靠、经济的地下空间渗漏水治理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专家陶连金教授指出,过去讨论治水效果时,主要方向是工艺、材料,亦即结果导向。在北京恒祥宏业的技术理念中,将技能稳定的施工人员作为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这是新材料、新工艺得以有效发挥治水效能的重要保障。
中国地质大学岩土地质专家王贵和(左图),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专家陶连金(右图)
“渗漏源是根本,缝漏点是表象。以往工程瞄准漏点下功夫,但往往堵此漏彼。真空导向注浆技术瞄准渗漏源的思路理念,抓住了渗漏源与缝漏点异位的这一关键,有效推动了地下空间渗漏水治理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岩土地质专家马永琪说。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岩土地质专家马永琪
武强院士做会议总结发言提到:“北京恒祥宏业技术和新型复合材料,在隧道渗漏治理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出的无损可控注浆理念,是新思路、新方法,在战略上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止水堵漏领域取得长足式发展,助推轨道、隧道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带动行业进步。”
武强院士做会议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围绕北京恒祥宏业的地下空间水害治理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思路,专家组开展了充分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该关键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推动真空导向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也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会专家合影